十問十答:中國物聯網產業完善,是Arm重視的市場之一
作者:【*】
2019-11-06 13:31:15 來源:物聯網世界 瀏覽量:
這個世界不缺少發現,而是缺少發現后的思考。物聯網行業亦是如此。
如何做好物聯網事業是每家制定了IoT戰略的公司面前最大的難題。
(前情提要:2013年左右Arm就開始有物聯網事業部了。到2018年,Arm布局物聯網的步伐開始加快。6月收購物聯網連接管理技術公司Stream Technologies;8月收購企業數據管理領導廠商Treasure Data,并將其和內部產品進行融合,推出物聯網管理平臺Pelion;11月又推出新的物聯網操作系統Mbed Linux OS。不斷的投入與產品架構的豐富成為Arm2018年物聯網工作的最大特點。)
近日,物聯傳媒記者特別采訪了Arm物聯網服務集團負責人陳曦,在Arm開始加快布局物聯網約一年之后,再次了解這家公司對于物聯網現狀的看法。
下面直接進入提問環節。
1、行業常提物聯網碎片化,具體來說物聯網行業還面臨哪些困難?
答:這是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了,可以先說兩個方面:第一是為了設計一款在性能、價格、安全各方面比較平衡的產品,要面臨不同的設備類型、通信類型的挑戰;第二是人才的挑戰,做物聯網創業企業挺艱苦的,可能從設備端開始,需要能懂基本芯片,會開發芯片,能選擇芯片的人才,也要懂操作系統,懂通信協議棧的人才,還需要懂安全,懂云平臺,懂應用開發的人才,把這些人找齊,第一筆錢可能就燒完了。
為了幫助解決這樣的問題,Arm扮演的還是一貫在芯片IP領域的角色。我們做一些可能比較花時間、精力,而且非常底層的技術,幫助把物聯網的基礎墊高,合作伙伴就能站在Arm的身上跨過這個門檻,發展物聯網的相關方案。
2、Arm理解中的國內與國外物聯網市場是否有哪些不同?
答:我覺得肯定有區別。
首先,中國物聯網是目前產業鏈最完整的,因此相對的在和外部世界的互動上并沒有特別的緊密。全球其他地方的產業鏈因為相對不完整,比如沒有那么多從事物聯網應用的廠商,他們之間不同地區的互動可能就多一些。
其次,國內外對物聯網市場的關注點可能也不一樣。雖然都希望從物聯網應用中獲得數據價值,但國外還是優先保證安全,保證隱私不被侵犯。國內盡管大家對安全越來越重視,但可能因為習慣問題,暫時并沒有花特別多的精力或額外的成本去響應這塊的挑戰。
再次,現在國內很多的物聯網項目或應用,交付的狀態是項目制的,或者說背后有政府或權威機構推動,由此會比國外只服務于某個場景某個企業的項目融合度更高一些,綜合性更強一些。
3、對中國物聯網市場發展現狀有哪些理解?
答:中國物聯網潛力一直非常大,市場體量非??捎^。
這個產業鏈是逐層推進的,首先芯片是所有事情的基礎,目前越來越多的物聯網芯片推向市場,這部分的市場增長比較顯著;其次模組是最基本的通道,同樣得到了非常大的市場認可。再往后到設備,不同的行業領域有不同的增速,首先表現的是在某些爆點行業有顯著增長,比如表計類,可稱得上是目前物聯網存量最大的池子。
4、Arm在物聯網領域有兩個操作系統,一個是Mbed OS,一個是Mbed Linux OS,這兩個有什么大的區別嗎?
答:最大的區別在于針對不同的Arm IP。
Mbed OS是實時操作系統的內核,采用 Arm工具鏈中的Keil軟件支持嵌入式開發,面向一些資源比較受限,希望能夠用簡單快捷的方式滿足應用開發需求的設備;Mbed Linux OS是以Linux作為內核,在Linux的基礎上加入了連接及安全的協議棧,通常面向網關、攝像頭、工業電腦這類資源配置更加豐富的設備,方便用戶集中開發高附加值的功能。
5、國內像阿里、華為都在大范圍推物聯網操作系統,Arm和他們是競爭關系嗎?
答:我理解這其實不是一種競爭關系,世界上不可能只有一個操作系統,特別是嵌入式的,可能有幾十上百種操作系統在嵌入式里面,嵌入式的核心代碼比較大,入門并不困難,困難是怎樣堅持做一件事情。
Arm是跑得最早的,在6年前就開始推第一個版本的操作系統,一直以免費開源的形式堅持到現在。我們有全球150家伙伴,超過42萬開發者圍繞一個操作系統在做不同的研發。這個月Arm也宣布推出全新的Mbed操作系統伙伴管理模型,為合作伙伴提供了一個共建生態的方式,共同為操作系統作出貢獻??梢钥闯鯝rm在維護代碼的質量、穩定性、支持的力度上與其他廠商是有區別的。我相信任何一家的操作系統如果能夠投入同樣的精力,能夠做同樣的支持,開發者都是非常愿意嘗試使用的。
至于最后市場上是不是會大浪淘沙,慢慢形成統一的意見,就像移動互聯網的安卓和IOS,這是一個市場的選擇。
6、物聯網的應用是多種多樣的,一個操作系統是否能夠滿足所有的需求?
答:一個操作系統不能保證滿足所有的應用。
像Arm也有兩個操作系統,是針對不同的芯片算力,更多的是針對不同的應用場景。有些應用需要傳輸視頻圖片,需要處理數據量很高的運算,實時操作系統可能不太合適了,這個時候就需要富資源的操作系統的平臺來支持。但如果它本身比較簡單,又對實時性要求特別高,可能實時操作系統更合適。
我的理解在不同的應用領域,Arm能夠盡量降低這種復雜程度。你會看到Arm是幫大家做減法。那么多的芯片,不同的平臺,不同的設備,不同的應用,希望至少在中間這個部分幫大家收一下,收到2個操作系統,3個操作系統,能夠收攏到一個平臺或者兩個平臺,這樣大家就不用花那么大的精力處理那么多的碎片化的東西。
7、Arm和聯通合作也有一段時間了,當時雙方的合作模式是什么樣的?
答:我們跟聯通的合作應該是今年的7月18號正式發布平臺上線,是基于設備管理平臺的本地化部署技術合作。前期做了很多的準備工作,包括合作伙伴上到設備管理平臺需要前期設備的對接、生態的融合。我們看到很多的客戶需求是來自公司的新產品,那新產品的構建過程當中Arm提前參與到企業芯片的選擇和資源的預留,以及相關安全構架的優化,所有這些我相信是Arm和傳統將設備連上云的平臺企業非常不一樣的地方,并且這個地方對企業來說其實是最難最花時間的。
而且我們跟國內很多公司有合作,因為本身產品組合里面有非常多不同的部分,這些東西并不是緊耦合,可以單獨的使用,包括操作系統,安全加密以及云平臺。所以每家的合作方式不一定會完全相同。
8、阿里和騰訊等企業同樣在建立生態吸引合作伙伴。Arm在中國的市場優勢在哪里?
答:我覺得和所有這些云服務商,包括國內主要的物聯網廠商都是合作競爭共有的關系。
因為Arm在國內的定位會稍微和海外的不一樣。我們在國內的策略是更多地把相關的技術授權給我們的合作伙伴,像中國聯通,他們應用Arm的技術,加上他們自己相關的能力,整合出一個新的服務方式給到他們的客戶。并不是Arm直接和剛才提到的企業競爭,而是Arm的合作伙伴可能會與這些企業參與到同一個市場。
而且技術是一部分,合作伙伴看重的另外一部分是Arm的生態,通過Arm的生態幫助他們把客戶支撐起來。
9、安全正在被擺到更加重要的位置,Arm提供了什么級別的安全解決方案?
答:首先說不同的行業對安全的敏感度不太一樣,而且不同領域的市場,包括國內和國外的市場,大家對安全的要求和關注度都不一樣。比如和金融相關的,可能對物權相關的就比較敏感。另外是隱私信息,比如有一些健康醫療類的設備,會在使用過程當中記錄會員的體征相關信息。還有一些跟日常比如人身安全緊密關聯,比如接入性控制的智能電源以及汽車里面的一些應用。
Arm所強調的是如果要做一個大規模的部署,比如要部署上百萬的設備,需要一個大家都能夠認可的安全方案。這不是安全性高到沒有任何人去攻破的程度,至少當攻擊這樣的安全系統時會付出非常大的代價。Arm會有相關的措施能夠持續更新安全的狀態。
Arm的安全理念是通過硬件IP,加上云端的計算,也就是硬件加上軟件來綜合保證。我們也倡導安全不是Arm一家的責任,是所有生態伙伴共同努力去做的。
10、物聯網行業正在蓬勃發展,Arm的商業模式有哪些內容?
答:這個可能需要把Arm分為兩個部分解釋。
首先,Arm的傳統業務是芯片IP,通過IP授權,通過對應的IP版稅,我們分享整個半導體行業成長的紅利。另外一部分業務是我所在的物聯網服務集團。物聯網服務集團是為了促進整個物聯網設備大規模部署,集團主要的盈利模式是云服務。
我們細分云平臺,來提供不同的服務方式。在為客戶服務的過程當中,我們也會結合Arm的專業服務,在很多有特殊要求的應用場景里面按照客戶的要求修改對應的操作系統,以及對應的云服務的客戶端?;\統來看,這些都是服務,可能是通過項目形式,可能是通過云平臺形式,也有可能是通過私有化部署的軟件形式交付的。
記者補充:
如何催化物聯網設備大規模部署,這是Arm公司自成立物聯網服務集團以來一直在思考的一件事。
執行過程中,Arm主要聚焦4件事,包括如何幫助快速開發設備、如何快速連接設備、如何減少設備管理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如何幫助企業將物理世界與數字世界的信息融合在一起發揮效力。
由此形成Arm的產品架構,包含Mbed操作系統,提供基本的開發環境給物聯網從業者;包含Pelion物聯網平臺,將連接管理、設備管理、數據管理三層技術服務提供給企業選擇;包含安全產品,從芯片IP一直延伸到云端,保障物聯網設備生命周期安全。
Arm還提到了客戶數據平臺(CDP),這是數據管理平臺新的衍生物。在不具備太多行業屬性的數據管理平臺之上,提煉出基本能力將其應用到客戶的具體業務流程中,以此形成一種偏向應用的數據解決方案,從而真正實現物聯網數據價值。